█ 文/圖 孟憲航 (新鄉市)
(魅力河南網新鄉)南宋年間,金兵侵犯中原,攻占新鄉,然后準備渡黃河奪汴京??菇鹩⑿墼里w帶領岳家軍搶渡黃河直奔新鄉,在城的南門外扎下十八個營盤構成了一道阻止金兀術南渡黃河的強大防線。這十八個營分別是店后營、留莊營、馬小營、臧營、孟營、金家營、沈小營、八里營、十里營、任小營、車營、秦村營、韓小營、東營、西營、塊莊營、水南營、文營(這十八個營,有些需要進一步考證),東西一條線,南北一條線,成十字形,每個營盤都插著岳家軍的大旗,排兵布陣,井然有序,金軍望而生畏,泄了斗志,亂了軍心。岳飛親臨前線,駐扎在南門外臧營,大將王貴駐扎在孟營。先鋒牛皋駐扎在馬小營。當時孟營不叫這個名字,叫西王岳營,臧營叫東王岳營。后來,村里孟姓人口多,是個大戶,就改為孟家營,之后逐步簡化,叫孟營。
孟營孟氏乃山東嶧山孟氏后裔,始遷祖孟輔,跟從明太祖朱元璋起義,自濠州起兵先后攻克滁州、全椒、揚州、真州、六合、寧國、宜州、江陰、湖州、宜興、安慶、杭州、銅陵、南昌、永州等地,身經百戰屢獲戰功,建立大明,論功行賞,被朝廷褒封武德將軍萬戶侯,轄山西澤州,河南新鄉、滑縣。所以孟氏之門楣有“亞圣苗裔”或“嶧陽世澤”之稱。
褒獎圣旨內容如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昔日圣吾治天下也,必資威武,以安黔黎未嘗,專修文而不演武,朕仿古制設武職,以衛治功受斯任者必忠,以立身仁以撫眾智,以查微防奸御侮機,無暇時此則榮及,前人福延后嗣而永昌矣,敬之勿怠。
洪武二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
始遷祖孟輔卒后葬于徐州東北部,二世祖孟英受誥封武德將軍寧山衛后所,世襲正千戶,移署山西澤州,所轄新鄉、滑縣兩邑,二、三、四世祖卒后均葬于澤州城東椿樹頭,五世祖孟鎮巡視西屯(新鄉)時病故,葬于新鄉孟營(現文化橋附近,民國三十二年因修人民勝利渠,又遷于牛墳附近,現孟營西附近)。據說,這塊墓地是劉伯溫為孟氏家族所選定,并撰寫了碑文,是根據先祖的愿望,讓孟氏子孫后代只學文化,耕讀持家,不要做官。
孟鎮有兩個兒子,分別為孟凱、孟悌開始定居新鄉孟營,八世祖孟誠始以軍籍,功勞顯赫,后攻儒業,書香繼世,堪稱邑中望族。
新鄉孟營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孟氏家族始終堅持祖訓,曰耕曰讀曰勤曰儉,行仁義走正路,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那時,新鄉城內地勢高,城外地勢低,臧營鄉親在村東筑起土臺,叫東岳王壘,孟營鄉親在村西筑起土臺,叫西岳王壘,兩個土臺又高又大,遙相呼應,如虎盤踞,虎視著城中金兵,守衛著岳家軍營,岳飛經常在兩個土臺上察看金兵動向,發布號令分兵點將指揮作戰。
據《新鄉縣志》載:縣南二里,有岳忠武戰壘,高丈余,亦稱岳王塚,舊志所謂,東王岳營、西王岳營是也。今臧家營、孟家營是也。
岳家軍英勇作戰所向披靡威名遠震,屢次打敗金軍取得勝利。孟營和臧營的鄉親們得知后喜氣洋洋表示慶賀,在村中支起大鍋,殺豬宰羊慰勞岳家軍,岳飛盛情難卻,就邀請兩個村的男女老少與岳家軍共餐。吩咐將士在兩村中間,從東到西鋪上葦席,把岳家軍的飯菜都端上來和鄉親們送來的豬羊雞鴨魚肉放在一起,軍民席地而坐,整整擺了三里長的大席。岳飛帶領將士一一敬酒,軍愛民,民擁軍,共慶勝利。
岳家軍和鄉親們沉浸在勝利的歡慶中,孟營村里響起了陣陣鼓聲,鼓聲悅耳動聽雄壯高昂,一群年輕小伙子排著隊推著牛皮大鼓來到三里長席,向岳家軍獻鼓。這是孟營世代做鼓的李鼓匠做的大鼓,早已名聲在外。從此,孟營大鼓被稱為“岳家軍得勝鼓”。岳家軍打到哪大鼓就響到哪,孟營大鼓威震四方,孟營村的名氣更大了。
如今,孟營村分為三個村委會,隸屬紅旗區辦事處管轄,人口大約近七千人,姓氏逐步多了起來,除了孟姓外,有李、趙、王、賈、姜、孫、周、劉、史、炎、楊、、牛、馬、杜、、原、韓、盧、吳、梁、鞏、唐、郭、白、馮等姓。由于向陽路、勝利路的開通和延伸,把原有的孟營村分成了幾大塊,原有的居住地稱為老村,范圍在黃河大道以北金穗大道以南,解放大道以東,勞動路以西的大部分地方分布,屬于典型的城中村。黃河大道以南,四干渠以北,解放大道以東,勞動路以西范圍內的幾個區域稱為孟營新村。加上城市建設和房地產的開發,全村沒有多少耕地,村民大都以經商建筑打工為業,也有一部分在外求學入伍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就在那里定居生活了。但無論走到哪里,孟營這個有著悠久歷史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的村莊都是他們的根,它一直在生生不息的綿延發展著。